西北自驾游记:从吴忠到武威的壮丽戈壁之旅
作者:佚名|分类:旅游攻略|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3-25
离开吴忠后我们再次启程,沿着京藏高速前行,随后转入福银高速并接上了定武高速。沿途经过了宁夏著名的中卫沙坡头景区。该景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端,拥有壮丽的山景和黄河畔的绿洲,形成了一幅既有沙漠又有绿洲的独特景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似乎正是描绘了这一带的壮丽景象。虽然同行中有不少人都已经游览过此地,我们并未停留,而是继续穿越中卫通过黄河大桥,跨入甘肃境域。 沿途景色逐渐变化,山体从绿色渐渐变为褐红色,戈壁也呈现出了相似的颜色。随着行程深入,山体又转为褐黄色,并在沙漠边缘出现了风蚀地貌的痕迹。在行驶267公里后,在一个名为景泰的服务区短暂休整,虽然前面还有一个叫景泰停车区的地方,但通常建议选择进入服务区进行休息,因为停车区内停放的大货车较多且服务设施有限。 高速公路上群山起伏,蜿蜒穿行其中。旷野中苍凉的戈壁与沙漠交替出现,每处景色都随行进而变化着。我们迅速转向了G30连霍高速,在经过古浪县时,东向西方向遇到了长达近22公里的乌鞘岭路段,这段道路海拔最高达到2000多米。该路段风力较大、地形起伏大且弯道坡长,同时大货车数量众多。在超越大货车时,驾驶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并确保适时超车。 G30连霍高速的这一段路况复杂性得到了充分展示,提示牌也十分明显地提醒了这些特点。 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武威希尔顿欢朋酒店。这里曾是多个王朝争夺兵家要地,见证了西戎、月支、匈奴等民族的历史风云。尤其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霍去病北伐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并在此设立河西四镇,武威便是其中之一,意在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历史上,武威也被称为凉州或姑臧。 在安顿好行李后,我们前往了武威南城门。这座南城门,又名凉州昭武门,建于隋朝开皇八年(588年),是为了纪念凉州总管卫王杨爽的英勇事迹而建立的。它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区的南关什字处。南城门楼是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登上城楼可以听到瓦上如同细雨的声音,被称为“夜雨打瓦”,是凉州八景之一。 我们一行人在欣赏南城门的同时,也游览了广场上的新建区域。该地区占地约4万平方米,包括图腾柱、凉州八景、太平鼎、泮池、金水桥和月台等景点。紧邻南城门的是武威“明清街夜市”。尽管那时时间还早,夜市内人流量并不大,但这里比北京晚一小时的日落时间,让傍晚的景色尤为迷人。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雷台汉墓。这座古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72号,据传约建于东汉晚期,因其出土了著名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而闻名。在大门口旁边有一个大型停车场,方便自驾车辆停放。 步入景区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柱和顶端的著名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这件文物以铜铸成,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巧妙地展现了奔马与飞鸟之间速度的对比。其体形矫健、昂首嘶鸣,呈现出一种腾云驾雾、一跃千里的动态美感。 景区内还有一组由99件铸造精致的铜车马仪仗俑队组成的展品,这是1969年在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文物。这组阵容和气势都十分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组。 广场上摆放着放大六倍的复制品(原物现藏于甘肃省),展示了东汉时期群体铜雕的艺术成就,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湛,充分体现了当时工艺水平的高度。通过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与智慧。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