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宝鸡长乐塬,触摸烽火里的工业脊梁」
作者:佚名|分类:旅游攻略|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8-23
「探索宝鸡长乐塬的历史印记」
也许你未曾耳闻这个地方,但它在中国工业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1938年的那个动荡时期,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上海与武汉等地的十几家工厂迁移到了位于宝鸡的长乐塬。在那里,他们挖掘山体、建造窑洞,并建立了当时最为关键的后方工业基地之一。尽管面临炮火威胁,数千名工人依然坚守岗位,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生产,确保战时物资供应不断线。如今,漫步于遗址之中,仍能看到昔日车间的模样——黄土厚墙坚固无比,机床排列整齐且磨损严重,仿佛还能听见齿轮转动的声音。
岁月流转,战火纷飞的日子已成为过去,但这里的老建筑依旧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申新纱厂办公楼至今保存完好,踩在木质楼梯上会发出“吱呀”的声响;墙壁上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一旁的薄壳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拱形屋顶,在抗战时期能够抵御炸弹袭击,如今则成为人们拍照留念的好去处,阳光透过高窗倾泻而入,旧机器零件在光影中仿佛成了艺术作品。漫步于园区内,老槐树投下的阴影落在青砖路上,偶尔会遇到当地老人前来散步,并指着某栋建筑讲述:“这是我家祖辈曾经工作的地方。”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历史感的老厂房。
展览馆里陈列着泛黄的工资单和工人的日记。其中一张工资条上写着“月薪3块银元,补贴2斤口粮”,而另一张则是字迹歪斜但充满力量的日志:“机器不停转,抗战就有希望。”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老照片:年轻女工在纱锭旁欢笑、师傅手把手指导徒弟修机床、孩子们在厂区空地上追逐嬉戏——这些平凡生活场景背后,正是那段艰苦岁月中人们的真实写照。
游览这里时,请不必带着沉重的心情,只需想象自己与80年前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他们在困难时期,用双手创造了希望;而今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行,在阳光洒满窑洞、风穿过老厂房屋檐的时候,感受那份历史沉淀下的温暖与力量。这便是旅行的魅力所在:有些故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