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旅游知识点复习与备考指南
作者:佚名|分类:旅游知识|浏览:91|发布时间:2025-07-17
内容导航:
一、中级经济师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需求

1.需求的含义
含义 | 构成要素 | |
需求 ![]() |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 1、购买欲望 2、购买能力 (记忆方法:我想我能) |
市场需求 |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 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因素 | 影响 |
消费者偏好 | 1、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相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偏好不会固定不变: (消费者偏好增强,引起需求增加) |
消费者收入 | 1、一般指社会的人均收入 2、一般来说,消费者的收入和需求成同向变动。 (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
产品价格 | 1、指的是产品自身的价格 2、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3、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
替代品的价格 | 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油条和包子等)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和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
互补品的价格 | 1、互补品: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眼镜片和眼镜框)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
(消费者的)预期 | 1、人们对某一项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期和判断 2、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
其他因素 |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
记忆口诀 | 销假三天上班——消费者+价格 |
3.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改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方程形式Qd=Qd(P)其中,Qd:需求量,P价格。需求函数:Qd=20-3P |
2、需求规律 | 一般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
3、需求曲线 | 需求曲线是表示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需求函数Qd=20-3P) |
4.影响因素变动引起的曲线的变动:
(1)其他因素不变,只有价格变动——需求量的变动(点动:原线段上运动)
(2)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需求变动(线动:曲线平移)
移动 | 变动 |
右移 | 消费者偏好增加,消费者个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增加,互补品价格减少等 |
左移 | 消费者偏好减少,消费者个人收入减少,替代品价格减少,互补品价格增加等 |
市场需求曲线: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考点小结:
1、需求的构成要素
2、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原理
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二、中级经济师旅游教材怎么备考
中级经济师旅游教材怎么备考?教材是中级经济师备考的基础,考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对应的方法,一定要明确考试目的和要求,掌握好知识点学习方法,还要学会看考试教材,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实现有效备考,提高考试成功率。
1、明确考试目的和要求
中级经济师旅游专业考察的主要是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新时代下的旅游供求与变化、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供求矛盾与调节等方面的能力。从考试科目来看,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也特别多。
中级经济师考试对行业要求并不严格,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就可报考。中级经济师的利好不光在职业方面,在生活方面也已提供一定的便利,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的积分落户来说,考取中级经济师可以为落户加分,其价值的是无法估量的。
2、掌握知识点学习方法
在进行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每学完一章就刷一章节的题去巩固和检验,还需要适当进行历年真题的套卷练习,把握好做题的实际,掌握考点的出题形式,以点带面地去反复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制定思维导图帮助进行知识点记忆,将整个章节、整本书串起来。学习时需要提前制定计划,在第一个月掌握指定的关键内容,在第二个月通过提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3、学会看考试教材
教材是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考生需要站在命题老师的角度找考点,中级经济师多数考点是对社会生活或者工作实际中的一些规律的总结,考生需要擅长借鉴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如市场需求包括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需求规律等内容,考生就可以想像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如牙刷代入到课本里面帮助理解和记忆。
综上,以上就是中级经济师旅游教材备考的相关介绍,对经济师旅游教材还有疑问或者想报考经济师的考生可以咨询起航教育的在线老师。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