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知识

网友总结国内旅游业变好的12个方法,真有那么回事?

作者:佚名|分类:旅游知识|浏览:91|发布时间:2025-07-29

网友总结的《国内旅游业变好的12个方法》,实在精辟!

1、游客中心,修得再远一点,游客就多了。最远修到每个人的家里。不修200公里,都对不起大好河山。

2、国家提倡“门票减负”,那就把门票费用降2块,再把观光车费用提高20块,争取让每位过路的游客多付一点钱,景区效益就起来了。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对游客有利,但实际上却让景区收支不平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满意度降低。

3、仅靠门票这单一收费通道不够,那就把“门票+观光车+索道”捆一起,实现景区多渠道营收模式。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游客过度负担,甚至引起争议和抵制。

4、多修几个仿古建筑,不管有没有古镇的文化底蕴,反正照着墙砖白墙的样貌修,修得越大越好,再引入商铺,收取门票,这样就能依靠现代建筑带动当地文旅GDP增长了。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文化遗产损失和历史记忆丧失。

网友总结国内旅游业变好的12个方法,真有那么回事?

5、多在景区内部安排购物通道,让游客下了观光车后,再逛一两公里的购物商铺。这不仅可以锻炼游客身体,还可以磨炼游客对于金银玉器的鉴赏水平,顺便多收几个商铺的租金,游客与商人双向挣钱两不误。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景区内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

6、景区内的矿泉水、玉米、冰棍等零售饮食,卖5元利润太低,那就提高到10元。对于沙漠中急需水资源的人来说,既然都耐不住口渴要买5元一瓶矿泉水了,也不会吝啬那10元。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过度负担和不公平的价格体系。

7、多在国道、雪山、湖泊旁边建些围墙,把大好河山免费的自然风光挡住,才能让游客为欣赏景观而付费。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景观丧失。

8、把景区周边的民宿卖价都提高,既然“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民宿卖价,而旅游旺季时景区也不缺游客,那就把200元的民宿卖到2000元,一样有人住。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过度负担和不公平的价格体系。

9、景区周边的餐馆,多做点一次买卖,千万不要在乎饭菜口味的好吃与否,把餐饮做得越难以下咽越好,游客两筷子吃完赶紧走人,流水席的下一批游客才能早点到来,提高营业效率。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不满和负面口碑。

网友总结国内旅游业变好的12个方法,真有那么回事?

10、景区多引入商业投资,多建些“我在XX很想你”之类的标语,多卖点烤肠、臭豆腐与义乌小商品,把大自然钟灵毓秀的山水之灵与得天独厚的人文地貌都给掩盖掉,让人感受到现代都市繁荣气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虽然人在外旅游但仍恍若置身家乡”的宾至如归感,如此可进一步增加景区的吸引力。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文化遗产损失和历史记忆丧失。

11、火车站私家车、景区商拍的拉客人员再主动热情一点,不要只缠着游客走个几十米就罢手了,要发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韧毅力,不把游客拉到手誓不罢休,文旅营收重在努力。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过度负担和不公平的价格体系。

12、旅行社多压一些价,不断压缩3000元跟团游产品的成本质量,你卖2000元,我卖1000元,他卖100元,如此靠低价吸引客户,给游客承诺达不到的服务,带游客进购物店,该模式跑通了,游客就多了,而且业绩也起来了。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质量差和不公平竞争。

网友总结国内旅游业变好的12个方法,真有那么回事?

这些做法虽然能够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导致景区内环境污染、噪音污染、文化遗产损失、历史记忆丧失、消费者过度负担、不公平的价格体系、环境破坏、景观丧失、质量差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因此,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景区内环境优美、文化遗产保护、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价格合理、质量高效、环境保护、景观保护等方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